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2节 (第3/4页)
的同志,就有思想落后的同志,不是所有青年愿意到乡下去生活,甚至是“扎根农村一辈子”。因此当知青下乡运动发起时,很多家长和青年考虑到孩子(自己)的未来,并不是很想去乡下,后来,有的人甚至通过病例或伤残等逃避下乡。 ??就像舒怀敏,就不希望自家儿女去下乡,她就这俩孩子,不管哪个不在身边,都会想得慌,她得到动员知识青年下乡的消息后,一度想给宁馨弄个招工名额,让她先到工厂去上班。 ??本来,舒怀敏是想着等学校开学后,继续让女儿读书,有机会能让女儿上大学,继续深造学医最好,可是谁想到上面又搞起知青下乡运动呢? ??这个运动让很多城市家长措手不及,纷纷托关系找人希望能给自家孩子安排工作。 ??因为太多学生想继续留在城里,学校不得不加大动员力度,动员广大学生支持这次运动。最后的结果却闹得乱且不堪,因为大部分人把目标投向家庭成分不好的学生身上。 ??比起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子女,那些家庭出身有问题的学生更应该下乡被改造。一时间,学校对差家庭成分这方面要求更严格,几乎只要牵扯到问题,就会被弄去下放,只有少数学生好运气留在市里。 ??宁馨奶奶家这边倒没什么问题,上查三代不是工人就是被剥削的苦力,但是她姥爷那边有问题,也牵扯到她身上去了。 ??按说,像她这种烈士子女应该被优待的,可是因为她姥爷的问题比较严重,老师直接把她划分到去下乡的那一拨学生里。 ??舒怀敏知道女儿宁馨要去下乡后,心疼得厉害,她女儿从小娇养着长大,连饭都没做过几顿,到乡下怎么过? ??第23章 ??因为太担心舒怀敏,一向不求人的她忍不住说:“要不我去找找你爸的战友,看人家能不能给你安排个工作,或者看你不能安排你去当个通讯兵?” ??舒怀敏自然是盼着女儿有个好前程,可丈夫那几个已经退役的战友能不能给使上力就不得而知了。 ??“妈,还是算了吧,不就是下乡吗,人家能去我就能去,你用不着为我托人求脸的。”宁馨立马反驳妈妈的话。前世宁馨就是这么劝舒怀敏的,最后成功阻止妈妈去找人帮忙给她找工作。 ??这辈子宁馨本就打算下乡,和卓玉航正大光明认识,如果不下乡的话,她怎么跟前世的丈夫走到一起?如果两人走别的路子相识,无疑会麻烦很多。 ??而且如果宁馨不去下乡,过几年她弟弟宁逸毕业之后,也要响应号召去下乡,因为上面有规定,一家有多个子女的,可以留一个不用下乡;还有被工厂招工的或参军的也可以不用下乡。 ??宁馨认为自己已经有前世下乡的经验,她作为大姐,何必让弟弟再去蹚这遍浑水。还是她去下乡,让弟弟好好在城里学习,等到77年,弟弟直接在城里考大学就可以。 ??再说了,宁馨认为自己跟丈夫结婚后,有丈夫和婆家人的照顾,也不会吃太多苦,还是她去下乡的好。而且她把药炉和绿焰滴血认主后,好像无意中打通了经脉,力气变大了些。如果她继续练武,说不定以后力气能大过男人,那她还用得着逃避劳动?女生干的那点活肯定累不到她。 ??想到这里,宁馨继续劝说还在犹豫的妈妈:“妈,我哪有你想的那么没用,再说我还会医术,说不定我去了乡下,还能在卫生室给人看病开药,那样也累不到我。” ??“可是农村条件肯定比不上城里,我怕你去了受苦。”手心手背都是肉,舒怀敏也舍不得女儿,可她听女儿说的也有理,越是偏僻的农村越是缺少看病的医生,爸爸和大哥他们不就是凭借自己的医术能在农场站住脚吗,也许女儿也能凭医术在农村获得一席之地。 ??在舒怀敏心里,如果非要她选择的话,她宁愿儿子大两岁,让他去农村磨练两年,看能不能再找机会把他调回来。可是儿子还小,让他代替姐姐下乡也不行,舒怀敏一点不希望娇养大的女儿到农场风吹日晒的受罪。 ??舒怀敏没有在农村生活过,以前不太了解农村生活,但她现在了解了。她之所以了解农村生活不易,还是从医院的同事那里知道的。医院不是打算过阵子派一批人继续“送医下乡”吗,舒怀敏跟同事了解“送医下乡”的事,从侧面也了解到农村的现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