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郎是星际雌虫_夫郎是星际雌虫 第9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夫郎是星际雌虫 第94节 (第2/3页)

   ??古茶树生长之地的那样险峻,若是另找其他人采摘,少不得劳民伤财,死伤无数,给御史由头进谏。蓝因有这个本事,正好让他悄悄给办了,省却了这份麻烦。经手的人少,他的隐疾就能减少泄露的风险,将来的史官朱笔民间野史能少一个污点。

    ??“章夫郎开始不知道皇家采买贡茶会给银子,听奴婢说了之后,高兴的送了奴婢许多野茶。”

    ??“是吗?”

    ??张太监伺候皇上多年,对皇帝的心思不说十成连接至少有六成,听皇上的语气知道他不高兴了,于是连忙道,“章夫郎托奴婢献给圣上的沉香茶,和普通的茶叶不同,放的时间越久反而越加醇香,也是章夫郎的奇遇之一。”

    ??每年各地上贡来的极品茶叶皇帝都喝不完,哪里会喝陈茶。但蓝因的这款陈茶真的引起他的兴趣了,打算晚些时候,让茶水房的奴婢给他泡一壶。

    ??“章言如何了?”

    ??张太监去米北县其实带了两个任务,明面上的任务是传达皇帝将十全茶作为贡茶的旨意,暗地里则替皇上观察章言。

    ??章言的奏折和部分闽南地区官员对他的评价皇上都看过,但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,让他沿海地区的官员有种天然的不信任。因为沿海地区富裕,官员出政绩容易,比其他地方的官员升迁要快。当初在沿海与海盗勾结的官员进入朝廷中枢掌握大权,又与下头的人上下勾结互相利益输送,造成了朝廷的闭目塞听。

    ??虽然他派了不少心腹整顿沿海驻军和吏治,久病成疾,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愈的。

    ??皇上打算日后重用章言,自然要趁着他现在年轻培养他。等他将来有能力为君父分忧了,再将他召回京城。

    ??“章县令上任以来勤政清廉,爱民如子,百姓对其多有赞扬。”

    ??“百姓都夸他什么。”

    ??“奴婢到时,章县令家的哥儿刚满月,因家中拮据办不起满月宴就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饭,百姓对此多有赞扬,觉得章县令是个好官。”

    ??皇帝觉得一言难尽。这是穷的让百姓觉得好了?也只有百姓会这么单纯地根据一个官员的穷富来评价好坏。

    ??“怪不得他的夫郎会因为贡茶的那点银子高兴。”

    ??“章县令和章夫郎生活节俭,并不缺银子,不办满月宴,一是为了不张扬,二是为了躲米北县的商人。米北县的商人想要章县令解除上任县令的禁海政策,章县令也有这个想法,但是担心渔民出海会遭到海盗的杀害没有马上施行,不想见那些商人。”

    ??“郭茂还没有离开米北县?”虽然是问句,皇上语气却十分肯定。他重视大将军府,信任郭大将军,对这个他最疼爱的弟弟也有几分了解。

    ??因为和郭大将军赌气,跑到米北县想要做出一番

    ??“不把上次袭击米北县屠杀腌鱼村的海盗找出来,郭县尉似乎不打算离开米北县。”

    ??“可是他在阻碍章言放开禁海?”

    ??郭茂当初能在米北县实在禁海,除了他有大将军这个靠山,再就是因为他在米北县小打小闹碍不了别人的事。

    ??他到了米北县,不可能给文官系统的那些人输送金银。禁不禁海的就由着他去了。但当他把主意打到其他地方时,立马就被教训了。

    ??当初参与郭茂事件的人落马后,和他们联络的海盗不再出现。光凭他们的证词根本找到海盗的藏身之处。

    ??“当初禁海是郭县尉一手主导的,如今章县令想要废除,郭县尉心中自然不乐意。但他并不能左右章县令的想法。章县令担忧的是,明知海上有海盗,却还放百姓出海,觉得自己这样做是明知外头有危险却送百姓去送死。”

    ??“但海贸对米北县十分重要,许多没有地的渔民和在码头上讨生活的人都需要商人商船过来,禁海两年多已经许多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,权衡再三决定开放禁海。在奴婢回京之前,章县令已经颁下政令禁海政策。为了鼓励商人到米北县,还降低了商税。”

    ??朝廷以农为国本,除了人丁税和田亩税不能私下更改,有了灾害想要减免赋税要请示皇上外,县令根据实际情况有制定本县其他税收的权利。商税就在其中。

    ??甚至因为重农抑商的原因在,相比较商人经营所得的高利润,商税收的并不高。

    ??章言只要减免掉商人给他的孝敬,按照国家的律法办事,就能吸引到许多商船到米北县那两个小码头上停靠。

    ??皇帝对章言现在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做出评价,等将来查看后效。

    ??*

    ??作者有话要说:

    ??第126章 蓝因的影响力

    ??一晃而过, 三年过去。章言和蓝因一家在米北县呆了整整四年,只在章瑛成亲时回过一次老家。

    ??章瑛的丈夫名徐昭,是一个家有五百亩地的小地主家的嫡次子。

    ??徐昭的父亲徐地主这辈子生了五个儿子存活下三个, 几个儿子年幼时徐地主把他们每一个都送进了学堂跟夫子读书,打算谁有天赋就培养谁走科举路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